感官教育,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,它既是幼儿探索神奇的蒙氏教育的开端,又为数学教育打下了基础。
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童是感官的探索者,这个探索活动的高峰期是0~6岁。
作为成人,我们必须抓住儿童成长的敏感期,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。
感官教育为何很重要 ?
感官,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感受外部事物的感觉器官,最直观的体现则是我们的五感——视、嗅、听、味、触。
蒙台梭利感官教育就是依据我们的五感而设立的,在蒙氏感官领域主要分为:视、听、嗅、味、触五个部分,并且通过真实的教具来感受不同的世界。
我们知道,孩子刚出生的两三年,是通过感官认识周围的环境,借由吸收性心智,全盘接纳,内化成自己的认知,发展自己的心智。
可以说,感官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,是重中之重。
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,我听了就忘记了,我看了就记住了,我做了就理解了。
孩子通过感官的探索来认识世界,感官教育,是蒙台梭利教育的“灵魂”,是教育的核心。
感官教育教什么 ?
在蒙台梭利教学中,感官教育包括视觉教育、触觉教育、味觉教育、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。
感官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孩子的各种感觉进行分离。
以纯粹的感官刺激训练幼儿的感官,强化感官体验,帮助幼儿建立秩序、专注等能力,同时也为幼儿学好数学打下基础。
视觉练习
在于帮助幼儿鉴别大小、高低、粗细、长短、形状、颜色及不同的几何形体。
比如插座圆柱体的高低排序、粉红塔的大小之分、红棒的长短之别等等,让孩子通过感官的实物来了解各种概念。
触觉练习
帮助幼儿辨别物体是光滑还是粗糙,辨别物体的轻重、大小、厚薄。
比如重量板、温觉板、温觉板教具的操作。
听觉训练
帮助幼儿区分声音的差别,培养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。
比如听筒、寂静游戏等语言区的活动都是训练幼儿听觉能力。
嗅觉和味觉训练
帮助幼儿提高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。
比如嗅觉瓶、味觉瓶等教具。
配对、分类、排序,奠定数学基础
在感官教育中,孩子们操作感官教具,通常是对教具进行配对、分类、排序练习。
在练习的过程中,锻炼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、推理能力以及归纳能力,也间接为数学教育的学习打下基础。
配对练习
什么是配对呢?就是指通过视觉观察,通过操作使教具成对或相互对应。
比如色板的颜色配对,培养孩子辨别颜色的能力。这是简单地进行配对与归类,后续延伸的操作,比如将色板拼成三角形、正方形、圆形等各种形状,为将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。
分类练习
分类就是将具有同一属性的物体划归一类,比如大小、颜色、形状等。
比如感官区的二项式、三项式,幼儿按照教具的颜色先进行分类。
可以说三项式教具最能体现出,感官教具的练习是为将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。
(a+b+c)³=?这个数学公式,或许孩子现在不够理解,通过教具的练习,早已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印记,等到老师教授这个公式的时候,孩子便会豁然开朗。
排序练习
排序最好理解,就是使教具按照高低、层次逐一排成列或行。
比如长棒,幼儿可以按照长棒的长短进行排序,在练习中幼儿也会发现,两根长棒摆在一起和另外一根一样长。
等于号的概念,在幼儿的练习及延伸操作中,就能轻易理解。
配对、分类和排序的操作练习,可协助幼儿提高对数学概念的认识,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。
10-11月线下课程排期:
10/22 早教师(20天120课时)
10/22-26 亲子(5天30课时)
10/27 早教师(20天120课时)
10/27-10/30 感统(4天3晚30课时)
10/27-11/5 感统高级(8天3晚54课时 休2天)
11/2 早教师(20天120课时)
11/2-6 奥尔夫(5天30课时)
11/2-13 奥尔夫高级(10天60课时 休2天)
11/9 早教师(20天120课时)
11/9-13 蒙氏(5天30课时)
11/16 早教师(20天120课时)
11/16-20 亲子(5天30课时)
11/21-29 自闭症(9天4晚66课时)
11/21-22 语言(2天2晚18课时)
11/23 早教师(20天120课时)
11/23-27 感统(5天30课时)
11/28-29 行为(2天2晚18课时)
11/28 早教师(20天120课时)
11/28-12/2 奥尔夫(5天30课时)
10月线上课程排期:
10/24 早教师(12天72课时)
10/24-26 奥尔夫(3天18课时)
10/30 早教师(12天72课时)
10/30-11/1 蒙氏(3天18课时)
11/6-30 早教师(12天72课时)
11/6-8 亲子(3天18课时)
11/14 早教师(12天72课时)
11/14-16 感统(3天18课时)
11/21 早教师(12天72课时)
11/21-23 奥尔夫(3天18课时)
11/28 早教师(12天72课时)
11/28-30 蒙氏(3天18课时)
ICEI美婴国际早期教育师资培训
每月每星期开班!
立即开始报名咨询,立即预定学位!
立即咨询微信咨询
热线电话
返回顶部